林佳彥醫師 WFU

2024年4月20日 星期六

癲癇患者可以捐血嗎?


作者:林佳彥




一位年輕女性癲癇患者因定期服用抗癲癇藥物,對自己是否能捐血感到疑惑,她問她的醫師:"林醫師,那我可以捐血嗎?" 這個問題不僅她一人有,許多癲癇患者也有相同的困惑。


癲癇病人捐血,安全嗎?


根據1995年Krumholz等人的研究,他們分析了美國紅十字會在1987年至1989年間馬里蘭州的捐血記錄。研究中,癲癇患者捐血後的不良反應主要分為三級:輕微(如頭暈和噁心但未失去意識)、中度(指昏厥)和嚴重(指發生抽搐的昏厥)。結果顯示,癲癇患者的捐血並沒有顯著增加不良反應的風險。

有癲癇的個人發生不良反應的比率較低(3.34%)。雖略高於整個人群中的比率(2.24%),但差異不顯著。

有癲癇的人發生昏厥(無論是否伴有抽搐)的風險較低(0.21%),並不顯著高於其他捐血者(0.28%)。

此外,2018年在《Epilepsy Research》發表的系統性回顧也證實了相似的結論,即癲癇患者在捐血時的副作用與其他捐血者相比無顯著差異。


吃抗癲癇藥物患者的血液裡,會有抗癲癇藥物的存在嗎?


許多癲癇患者在考慮捐血時會擔心抗癲癇藥物是否會影響血液質量。南非的捐血指南中明確指出,使用特定抗癲癇藥物的患者(如Tegretol、Rivotril、Lamictin、Epitec、Toplep、Lyrica、Keppra或Topamax等)如果是單一治療,則可以捐血。這些藥物大多與血漿蛋白結合,因此紅血球被認為是安全的。

其中,Phenytoin、Valproic acid、苯巴比妥(Phenobarbitone)這些藥物具致畸性,需要停藥一段時間後才能捐血。Phenytoin-2個月;Valproic acid-20天;苯巴比妥-6個月。


在台灣,癲癇患者可以捐血嗎?


很遺憾,在台灣,根據2006年衛生福利部的法令(衛署醫字第0950207650號令發布),癲癇患者是不允許捐血的。第五條規定,捐血者有以下情形之一者,永不得捐血;第二項:曾有出血不止、抽痙或昏迷之病史者。


國際上,各個國家對癲癇患者捐血的規定是如何?


根據Kellens在2018年的一項調查,不同國家對於癲癇患者捐血的政策差異極大。有些國家完全禁止使用抗癲癇藥物的患者捐血,而其他國家則可能要求患者在一定時間內未發作或未服用藥物。例如,許多國家要求癲癇患者在捐血前需有三年的未發作記錄,或者三年內未服用抗癲癇藥物。少數國家沒有此類限制,即使癲癇患者有發作且正在服用藥物也可以捐血。

此研究包括了來自27個國家、五大洲的捐血單位(包括Taiwan Blood Services Foundation)的調查結果。

附上一個美國神經學專家Jacqueline French的影片,從0:39開始,她說明目前證據無法顯示癲癇患者捐血有增加不良反應的現象,並指出在美國的某些血庫若沒有特別規定的話可以收取服用癲癇藥的患者的血。




台灣也有人在癲癇之友協會問過相關問題喔。

對於癲癇患者來說,捐血是一個需要多方考量的決定。捐血能夠挽救生命,但每個人的情況都是獨一無二的。了解當地的法律與衛生指南,以及與醫療提供者討論,是確保既能做出善舉又能保持個人健康的最佳方式。


其他文章



2024年3月11日 星期一

如何區分局部性(focal)和全面性(generalized)癲癇類型?

作者:林佳彥




國際抗癲癇聯盟(ILAE)於2010年對局部性和全面性癲癇提出以下定義:

局部性(focal):發作起始於限定於大腦一半球的癲癇網路。
全面性(generalized):發作起始於快速共振,影響到雙側大腦半球的癲癇網路。

這種分類基於一個簡化的概念:如果病灶是局部的,它更適合於切除手術或局部治療,並且會影響藥物治療的選擇。然而,由於當前診斷工具的限制,這樣的分類有時仍然存在模糊地帶。例如,局部性癲癇發作也可能呈現雙側大腦的快速共振。

通常,癲癇的分類依靠電生理學(electrical)和臨床(clinical)表現來決定。

若臨床上更偏向局部性,可能會觀察到患者頭部持續向單側轉動(head version)、不對稱的強直性/陣攣/肌躍姿態(asymmetric tonic posturing/clonic/myoclonic),甚至出現數字4的姿勢(figure of 4)等。

若為全面性類型,通常會表現為失神發作(absence)、肌陣攣(myoclonic)或全面性強直-陣攣發作(generalized tonic-clonic),或這些發作的組合。


局部電生理學和臨床特徵就代表局部性類型嗎?(focal epilepsy)


一項Vlachou et al 2024發布在epilepsia的研究提出了一個診斷流程,以區分具有局部電生理學和臨床特徵的雙側強直-陣攣發作。該研究發現在被診斷為全面性癲癇的患者中,超過三分之二(77.8%)的人表現出局部性臨床特徵。

臨床上有三分之二的患者出現頭部持續向單側轉動的現象(通常被認為是局部性發作的表現,暗示病灶位於轉頭方向的對側)。

電生理學上,近三分之二(61.1%)的患者展現出局部性的電生理學表現(focal IED)。更重要的是,在發作時的電生理學表現中,有大約六分之一(16.7%)的全面性癲癇患者呈現局部性onset(ictal EEG onset),其中約半數(56%)的發作中出現了一種特殊的7Hz單側癲癇節律,與轉頭方向的對側一致。

這些被歸類為全面性癲癇,但具focal onset EEG的患者中,缺乏固定的發作間期癲癇樣放電點(no congruent interictal focus)。

另外,光陣攣反應(photoparoxysmal response)也是一個重要的區別點,雖然它沒有被納入流程圖中,但在局部性癲癇患者中,沒有人表現出光陣攣反應,而大約四分之一(27.8%)的全面性癲癇患者有光陣攣反應。


結論






整理:有同步的發作onset(synchronous onset)、有與ictal EEG onset處不一致的局部性IED(focal IED discordant with onset)或缺乏局部性IED,都指向是generalized癲癇類型。光陣攣反應也是重要的特徵可供參考。另外,有generalized癲癇類型1/6的病人有focal ictal onset 。


其它文章



2024年1月27日 星期六

藥物好多,吃藥好煩,可不可以停藥?

作者:林佳彥




許多人在用藥過程中常會提出疑問。一位大姐詢問我,自從去年開始服用藥物後,低密度膽固醇似乎有所改善,她好奇是否可以停藥。

同樣地,一位阿姨為她年邁的母親提問,表示她母親因為每天需要服用大量藥物而感到煩擾,並擔心副作用,詢問是否有可能減少藥物的使用。另一位大哥問道,由於他的血壓在服用藥物後得到了控制,他想知道是否可以不再服用藥物。


是否達標?是否造成副作用?是您跟醫師討論的重點


這些問題背後共同反映了一個核心的考量:用藥的目的是什麼,以及是否引起副作用。
針對三高疾病(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的治療目的在於減少心血管併發症的風險。無論是藥物還是非藥物的治療方法(如生活方式的改變),只要能夠達到治療目標即可。

因此,如果考慮停止藥物治療,應先問自己三個問題:
一:血糖、血壓、血脂控制目標是什麼?
二:是否能夠透過非藥物方式達到相同的治療目標?
三:產生什麼副作用?許多人在看到藥物包裝上列出的副作用時,尤其是頭暈、水腫、嗜睡等症狀,便會感到擔憂。

有時候,這些症狀可能是偶然發生的,並非直接由藥物引起。有趣的是,有些治療頭暈的藥物本身副作用也包括頭暈,有些助眠藥物則可能引起失眠,有些抗癲癇藥物可能惡化癲癇,這讓人感到困惑。需要了解的是,副作用記錄通常來自於藥廠在臨床試驗中收集的數據,任何與用藥相關的症狀都會被記錄下來。

因此,在遇到副作用時,不應擅自停藥,應與醫師討論是否有必要調整劑量或更換藥物。




頭痛癲癇的用藥目的也不同,需個人化醫療


此外,一位姐姐問到,若她的頭痛症狀減少,是否就可以停止服用預防性的頭痛藥物。根據現行的醫學指引,陣發性偏頭痛的治療通常建議為3-6個月、慢性偏頭痛為6-12個月。

而一位大學生提出的問題則與癲癇治療有關,他詢問即便在服用抗癲癇藥物後仍有發作,是否意味著治療不適當,是否可以停藥。

對於癲癇的治療而言,除了少數情況外,大多數病例都需要持續用藥,因為在某些情況下發作可能極具危險性,且發作帶來的影響可能令人沮喪。然而,一些特定類型的癲癇(如兒童失神性癲癇和良性羅蘭度癲癇)在患者成長後可能不再發作,這時可以考慮在醫師的指導下停止用藥。

總之,有是否可以停藥這個疑問很好,因為它反映出您對自身健康的關心。如果能清楚地了解服用藥物的目的,以及是否存在不能服用藥物的情況,就能夠更好地掌握自己的健康狀況。


如何找到我



2023年12月28日 星期四

晚上會拳打腳踢,到底是什麼疾病?


作者:林佳彥

一位太太描述,她的先生有時晚上會突然大笑,有時像做惡夢般尖叫,有時夢話大聲而清晰,手臂也會無意識地揮舞。




先生則表示,他的手總是放在肚子前面,並做了個手勢來示意。

太太嘟囔道:“那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病人表現出帕金森氏症的症狀,因此診斷為快速動眼期行為障礙(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 RBD)是合理的。

那麼這種情況究竟是什麼呢?我們通常將其稱為異睡症(parasomnia)。最重要的是要區分這些症狀發生在睡眠的哪一階段,可能是快速動眼期行為障礙(RBD)。

這需要通過電生理檢查來進行金標準診斷,即整夜睡眠多項生理功能檢查(Polysomnography, PSG)。

但由於不是所有醫院的相關科室都配備有此類設備,因此一些病史詢問和相關研究問卷可以幫助進行初步篩檢。


問卷評估快速動眼期行為障礙(RBD),恰當嗎?


一項研究利用問卷來評估是否存在快速動眼期行為障礙(RBD),並以PSG作為確診標準,提出以下問題:

  1. 我有時會做非常生動的夢。是/否
  2. 我的夢境經常包含攻擊性或充滿動作的內容。是/否
  3. 我的夢境內容大多與我夜間的行為相符。是/否
  4. 我知道我在睡覺時手臂或腿會動。是/否
  5. 因此,我曾經(幾乎)傷害到我的床伴或自己。是/否
  6. 在我的夢中,我有或曾經有以下現象:
    1. 說話、大喊、咒罵、大聲笑 是/否
    2. 突然的肢體動作、“打鬥” 是/否
    3. 手勢、復雜的動作,這些在睡眠中無用,例如揮手、敬禮、驅趕蚊子、從床上摔下 是/否
    4. 床邊的物品掉落,例如床頭燈、書本、眼鏡 是/否
  7. 我的動作會讓我醒來。是/否
  8. 醒來後,我大多能很好地記得我的夢境內容。是/否
  9. 我的睡眠經常被打擾。是/否
  10. 我有或曾有神經系統疾病(例如中風、頭部創傷、帕金森症、不寧腿綜合症、嗜睡症、抑鬱症、癲癇、腦部炎症性疾病),是哪種?

在與對照組1(接受PSG檢查的組別確認非RBD)比較時,發現RBD組的平均分數為9.5±2.8分,顯著高於對照組1的4.6±3.0分。

若以5分作為閾值,其敏感性為0.96、特異性為0.56,這意味著敏感度很高,容易發現病例,但不適合用於區分癲癇和夢遊症。

與對照組2(健康組)相比,健康組的平均分數為2.02±1.78分。若以5分作為閾值,其特異性為0.9。

總的來說,雖然使用5分作為閾值可以容易地發現病例,但它不太適合用於某些鑑別診斷。

值得一提的是,夜間發作的癲癇也可能有類似症狀。

非動眼期異睡症(non rapid eye movement parasomnia),包含夜驚症(sleep terror)、睡遊症(somnambulism)和覺醒困惑症(confusional arousals),也都是要靠枕邊人的病史、攝像機錄影才能鑑別診斷的疾病。


參考文獻



2023年12月26日 星期二

極短暫的意識不清合併抽搐,是癲癇嗎?應該怎麼處理?


作者:林佳彥




 一位先生急切地向我講述他太太的病情:

「太太一個月前開始腹瀉後,就出現了頭暈的症狀,每次都是在她去洗手間的時候。」

我詢問道:「這些頭暈發作都是在姿勢改變時發生的嗎?」

他回答:「對,她一坐起來或行走超過五分鐘就會感到頭暈。她現在在家裡每天大概還會腹瀉六次。」

「兩週前她到門診時,血壓只有70/50毫米汞柱,因此她又被收住院了。」

我又問:「她有發燒嗎?有無預兆或發作後的混亂?有心悸或出汗嗎?肚子裡有沒有一股氣感或雞皮疙瘩?有觀察到非自主運動或咬舌嗎?有無發出叫聲?後來有做什麼治療?」

他回答:「她沒有發燒,也沒有您提到的那些症狀。她做了一系列檢查,但症狀沒有改善。使用洗手間時,她多次經歷短暫意識喪失,有時還伴隨幾秒的抽搐。」

「有時她的脖子會向後仰,屁股會向前坐下,每次發作持續約20-30秒,但之後都能迅速恢復意識。她還因此跌倒,造成頭部受傷。」

我解釋說:「抽搐性昏厥需要與癲癇進行鑑別診斷,因為它會伴隨意識喪失和抽搐,常被誤認為癲癇。然而,兩者的機制完全不同。

「癲癇是由於腦神經元同步放電所致,而昏厥則是因為腦部血液供應暫時不足。昏厥的原因可能包括迷走神經、姿態性、心因性或神經性等。」

「持續腹瀉不僅會導致體液不足,還可能引起電解質失衡。如果排除器質性和感染問題,腹瀉本身也可能是自主神經異常的表現。」


如何診斷昏厥


他問:「有沒有什麼診斷方法?」

我回答:「在門診,我們可以測量坐著和站立三分鐘後的血壓。如果收縮壓下降超過20毫米汞柱,舒張壓下降超過10毫米汞柱,就可以診斷為姿態性低血壓。」

「進一步的檢查可以做傾斜床測試。過程會讓您從躺著變成70至90度角站立,約人體1/4到1/5的血液會聚集在腳和骨盆部位,導致心輸出量減少,腦部血液循環不足,模擬臨床上突然起身時的昏厥情況。」




「還有一些自主功能的檢測,比如汗液測試,這與自主神經功能有關,具體取決於醫療機構的設備。」

「當然,我們還會根據其他症狀決定是否需要進行相關檢查,有時須找心臟科排除心臟問題。又比如糖尿病的檢測。」

他又問:「那有什麼治療方法嗎?」


姿態性昏厥的藥物非藥物處理


我解釋:「治療可以分為藥物和非藥物治療。」

「非藥物治療包括使用彈性襪或束腹帶,但要注意上床時拿掉。有建議讓病人靠牆站立,雙腳與牆保持一腳的距離,每天站立10至20分鐘,一到兩次,當然要在安全的環境下進行。」

「飲食方面,如果沒有高血壓問題,可以增加鹽分攝取和多喝水。運動飲料的因為各家水和鹽的比例不同無法一概而論。鹽的攝取量可能需要6至10克,水則是2-3升。」

「喝水後的5-40分鐘內效果最佳,約1.5小時後效果消失。早晨起床時和吃藥前喝500cc水對自主神經病變的病人可能有幫助,但對其他人可能無效。心衰竭患者則不能這樣做,以免造成體液滯留。」

「此外,碳水化合物會顯著增加低血壓的風險,因此要避免突然大量攝取碳水化合物。」

他再問:「那藥物治療呢?」

我回答:「藥物治療是在非必要情況下使用,常見的藥物包括fludrocortisone、midodrine、droxidopa和pyridostigmine。這些藥物有些可能會引起躺臥高血壓或體液滯留。

「像fludrocortisone可能需要較長時間才能見效,長期使用理論上會因為促進礦物皮質素受體(mineralcorticoid receptor agonist)有誘發心衰竭的機會。」

「因為fludrocortisone是類固醇,還可能引起低鉀低鎂等副作用。如果患者仍在腹瀉,需要特別小心,因為可能會引起嚴重的心律不整。」

「大部分的昏厥不太會反覆發作,若是反覆發作的,我想從非藥物的方式著手,再考慮藥物的方式」

他點頭說:「原來如此,聽起來藥物都有一些副作用,那我還是先作檢查,從非藥物的方法嘗試好了,謝謝您。」

望向他們亦步亦趨的背影,我希望我的解釋、檢查和治療能夠讓他們一切安好。


其它文章



2023年12月7日 星期四

一堂課程如何改變一個人 – 網路時代之個人品牌工作坊






用較少的時間,讓較多人認識你


剛上完課後,我與太太、Lucus、和Lucus的太太Nancy一起聚餐。 

Lucus問道:「你今天的課程感想如何?」

我回答說:「我之前已經上過一些新思惟課程,他們的特色就是會有一個實作,教你何釣魚的過程。」 (展示我中午開始做的部落格)

「最棒的是,它節省了我盲目摸索的時間。而且,我覺得這對我們這些剛起步的人很適合;因為沒有人知道你是誰?為什麼要找你?找到你能夠做什麼?怎麼找到你?」

「我覺得部落格只是媒介,個人品牌才是重點。」

Lucus說:「不瞞你,我自己也試過,但做了半年後效果不佳,就放棄了。」

我讚賞說:「哇,這很厲害!我以前想過,但從沒有實際嘗試。你已經有一定的基礎!課程中的一些同學也分享了他們使用的一些平台,很令人印象深刻,自己就像原始人一樣已知用火。」 


怎樣做的好,前輩們知道!


Lucus提出:「我想多了解一些關於版面、廣告和發文頻率的事情。」

我回答:「對,大家都有這樣的疑問。不過,關於發文頻率其實沒有一定,而且劉醫師還有教我們他是如何運用AI ,把一些門診就在講的衛教資訊,快速編寫成一篇文章。但也不必拘泥於量,正確比較重要。」

「廣告的話,他們的建議也是可以避免。最後,劉醫師還教了我們如何避免危險,我覺得這超級重要。」 

我強調:「把可能犯錯的錢省下來,還可以拿去做其他投資!」 

Lucus說:「我覺得有一個部份是要把生硬的衛教內容寫的有趣,這個是我的瓶頸。」

Nancy說:「沒錯,尤其像你是神經內科,大家一定會覺得神經內科到底在做什麼,而且內容應該很艱澀無聊。」

我回答:「沒錯,這也是我需要修煉的課題,也是痛點。劉醫師也有提到,比如當一個善用故事的人;善用標題的寫作者;也要善用社群媒體的力量。」

Lucus評論:「你是我認識的第一個上這種課程的人,聽起來很有趣。」

我說:「而且,蔡校長在課程最後還分享了幾位校友的發展故事。他們是從自己的個性、興趣和愛好出發,我自己覺得剛好對應到《順流致富GPS》裡面提到的創造天才、細節天才、節奏天才、連結天才。

「等於部落格是各人個性能力的延伸,創造了無限的可能性,這令人非常嚮往。」

我們的妻子們一直默默地吃著食物,直到我們暫時停下來,她們才說:「繼續講沒問題,我們已經吃飽了。」 


克服內心的小劇場,演出人生的大劇場


這次的課程,讓我重新認識網路的可敬與可怕,流量可以由一個班級,一個學校的規模,千人演唱會的規模,大到上億。

可以爆紅,但也是雙面刃,可以讓人毀於一旦,所以知道如何避險至關重要。

另外,我自己會想出一些不需要壓力,會擔心別人怎麼看、擔心被說不務正業、擔心有人踢館。

相對的,這也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和挑戰,可以將份內事情和自己想做的事情都做好,甚至彼此相輔相成。

例如:衛教的資訊可以加快門診的流暢度;教學的資訊可以增加查房的流暢度;整理好的簡歷和文獻可以增加同業之間的信任感。 




回想校長跟我提過的:「人生最精彩的都是起步的時候,如果日後有機會功成名就,回想這一路自己的努力起步,永遠是最開心的,因為自己辛苦克服過!」

很多事不用一開始就很厲害,可以先開始,再變得厲害,如果我從現在開始記錄自己的里程碑,相信未來的我看到也會很欣慰的。


其它文章